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棒球電影簡單整理PART I+外電分享─尼爾森融合好萊塢和棒球─by小哥

 MLB記者Mark Newman特別寫了一篇(如題,譯文在最下面)描述名好萊塢喜劇演員Leslie Nielsen,在電影「The Naked Gun(笑彈龍虎榜)」中巧妙與棒球結合的搞笑片段,以紀念Nielsen,而記者也憑其印象,在文章中寫入幾部棒球片中的經典橋段或是片段。
 
 為此,筆者本想就文章裡提到的影片做簡單的表格陳列即可,但越想覺得不足,於是各方搜索資訊,不斷延伸經典,在此特別感謝Fafner's Hideaway的部落格(在2010年一月推出「棒球電影排行榜」)所引述的諸多資料和影評,為筆者打開對於經典棒球片的視野。欲罷不能之下,決定採每次整理二十部的方式,以PartI、II、III.....不斷編列下去。


 表格方面特別加入「主題句」(取自IMDb)便於讀者了解電影的核心概念,還有「經典劇詞」小單元,摘錄一到三句電影中引人發笑、觸動心弦的話語和各位分享。至於電影簡介的部分,鑑於有些電影在開眼電影網的介紹並不完整,所以部分節錄翻譯自IMDb。


 希望各位讀者喜歡,並不吝給予指教。

年份
英文名稱
(連結IMDb)
主題句
中文名稱
(連結開眼)
經典劇詞
電影簡介
1942
The Pride of the Yankees


偉大英雄的故事。
洋基的驕傲
1.
Lou Gehrig:「今天,我認為我是地表上最幸運的人」
2.
Lou Gehrig:「就算是來自於全世界的抗議,也不能改變裁判的判決」
3.
Lou Gehrig:「人要自己經營一生,沒有人可以代替你活」
Lou Gehrig的傳記電影, Lou Gehrig曾締造連續出賽2130場的紀錄,但在37歲時,因身瘓漸凍人症去世,這致命性的神經疾病現就以其名命名(Lou Gehrig Disease),影片從Gehrig在紐約的童年開始記錄,到1939最有名的告別言講「最幸運的人」。
1973
Bang the Drum Slowly


沒有什麼比友情更重要的,不是名聲、不是金錢、不是死亡。
戰鼓輕敲


註: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飾演Bruce Pearson
Bruce Pearson :當一個人快死的時候,大家就會對他很好
Henry Wiggen: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都快死了,這就是為什麼人們都那麼友善
替補捕手Bruce是身兼球員和保險經紀員Henry的客戶,兩人因Bruce身瘓絕症而結為好友。而Bruce的消息在球隊裡不脛而走之後,球隊竟發生了意外的變化‧‧‧
1976
The Bad News Bears


教練在等下一瓶啤酒,投手在等第一個胸罩,整支球隊在等一個奇蹟,嗯,我想想看可能性。
少棒闖天下
1.Coach Morris Buttermaker:「我只知道,當我們贏的時候,是球隊共有的勝利,當我們輸的時候,是球隊共有的失敗」 
2.Jimmy Feldman:「如果你真的那麼厲害,為什麼你沒有打進大聯盟呢?」Coach Morris Buttermaker:「合約爭議」
3.Tanner Boyle(小球員):「我們球隊有的只是一群猶太鬼、西班牙鬼、黑鬼、娘娘腔還有一個只會吃鼻屎的大白痴!」
大體忠實記錄了在南加州的少棒聯盟。前小聯盟球員Morris Buttermaker是一位懶散、愛喝啤酒的泳池清理員,受命帶領由一群結構鬆散,幾乎沒有棒球天份,不適任打球的小孩組成的球隊「Bears」。進退維谷之下,教練找來了女兒Amanda身任王牌投手,和附近一帶最強的球員Kelly。帶著滿滿的信心,Bears一路殺進了冠軍賽,卻遇上了他們的死敵「洋基隊」。
1984
The Natural


活著,為了一個永不會凋零的夢。
1.
Roy Hobbs:「我對黑暗唯一的了解就是你無法看透它」
2.Ed Hobbs:「Roy,你有天份...但這是不夠的,你需要啟發你自己,如果你太過於倚賴的你的天份...那麼...你會失敗的」
3.
Roy Hobbs:「我想有些過錯不會迫使你為了贖罪而停下來」
Roy Hobbs,一位默默無名,擁有神祕過往的中年打者,帶領一支1930年代的常敗隊伍成為聯盟第一。憑著一支閃電擊中的樹做成的球棒,Hobbs打出了名聲,但這份名聲應早在他身為一位潛力無限的投手時就該得到,卻無解地受一位年輕女人的影響而失去。
1987
Long Gone


他們為爭取冠軍做奮力一搏,
最後一搏。

Cecil "Stud" Cantrell:當上帝造男人時,用的是線,線沒有用完,所以他留了一小段,當上帝造女人時,用的是雷絲,卻不夠用,所以他留了一點空間。感謝你,上帝!
描寫小聯盟球隊Tampico Stogies的明星球員還有總教練Stud Cantrell,在崩解以及種族歧視中為奪得聯盟冠軍奮鬥的故事。
1988
Bull Durham


愛情很像棒球,無關乎你是贏是輸,而關乎你是怎麼打這場比賽的。



百萬金臂


註: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飾演Crash Davis
1.Crash Davis:「放輕鬆好不好?不要老想著把所有人都三振,三振太無聊了,除此之外,三振是法西斯的表現,投點滾地球才民主些」
2.
Annie Savoy:
「棒球是一種信仰,充滿著魔力、偉大的真理、和一種亙古以來就存在於我們的世代的基本謎題,但它同時也是一份工作」
小聯盟捕手老將
Crash Davis被指派到1A球隊Durham Bulls,調教該隊不受控制的明星菜鳥投手"核武器"LaLoosh。球隊的仰慕者Annie Savoy同時與兩位球員談戀愛,導致了一段三角情愫。「對於美國職棒從小聯盟到大聯盟的詭譎文化,有相當逼真且深動的刻畫。」(補充自開眼)
1988
Eight Men Out


關於國家的過去如何成為國家的醜聞之內情。
陰謀密戰


註:約翰酷薩克John Cusack飾演Buck Weaver
1.Kenesaw Landis(聯盟主席):「無論法官判決如何,沒有任何打假球的球員,沒有任何試圖或是答應放水的球員,可以再打職棒。沒有任何球員可以跟一群失格球員、賭徒共處一室,從事打假球的討論,卻不告知球隊。這些球員將再也不得涉足棒壇」 
2.Eddie Cicotte:「我一直認為天份才是成就傑出球員的關鍵。如果真的有我最擅長的事,就是人們進場是為了看我們的,沒有我們,就沒有球賽。但是你看看是誰手握了金錢,再看看卻是誰要受牢獄之災。天份根本不代表什麼。而Comiskey、Sullivan(賭客)、Attell(賭客)、Rothstein(賭客)在哪裡呢?在暗房裡劃分利益!那才真正該死的陰謀!」
1919年超強的白襪隊,卻是史上拿到聯盟冠軍卻最傷心的隊伍。球隊在球員之間的相處還有一毛不拔的老闆Charles Comiskey吝嗇經營之下苦不堪言,賭徒趁此機會賄賂球員在世界大賽裡作弊。但Buck Weaver與"Shoeless" Joe Jackson在最後一刻決定收手,盡力打球,而白襪隊也差點逆轉3-1的劣勢。兩年後真相水落石出,白襪球員被起訴,法官判全數無罪,但聯盟主席Landis卻另有計畫,八位球員被終身禁賽。但Buck Weaver終其一生都在為洗刷罪名而努力。
1988
The Naked Gun: From the Files of Police Squad! !(非傳統棒球主題電影,但電影巧妙結合棒球惡搞,常被視為搞笑經典)


這個小壞蛋,連泰瑞莎沙修女都想要掛他。
笑彈龍虎榜


註:剛過世的笑壇巨匠Leslie Nielsen飾演Frank Derbin
(天使投手投出一正中紅心的球後,全場經過一陣尷尬的沉默)第一次當主審的Drebin說:「好球?」(更多搞笑鏡頭,可直接拉到最下看文章內容)

刑警諾柏追查毒犯過程中遭意外襲擊,更慘的是,還陷入與毒犯同謀的疑雲,無厘頭探長法蘭克為了偵辦此案、洗刷同袍冤屈,竟意外揭發了一件謀刺英國女王的陰謀(開眼電影網)
1989
Field of Dreams


Ray Kinsella一輩子都在尋找自己的夢想。可是有一天,夢想卻自己找上門。
夢幻成真


註: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飾演Ray Kinsella

Terence Mann:「唯一屹立不搖、歷久不衰的,Ray,就是棒球,美國曾像被壓路機大軍輾過般,他曾像黑板一樣被擦掉,又再起,又被抹煞,但棒球卻在每個時代都留下了印記。這座球場,這場球賽:就是我們過去的一部分。他提醒了我們那曾經美好的一切,可以再被實現。喔,人們會來的,Ray。人們一定會來!」



愛荷華州農夫Ray Kinsella在其玉米田聽見一個聲音告訴他:「蓋好了,他就會來」,他將訊息解讀為在農田裡蓋一座棒球場,而完工後,Shoeless Joe Jackson還有其他因1919年的假球事件而被終身禁賽之7位芝加哥球員的靈魂在球場上出現了。但聲音還是持續不斷響起,於是Ray決定尋求一位隱姓埋名的作家,幫助他了解訊息的意義和蓋球場的目的。
1989
Major League(P.S.續集到第二)


如果這三個渾球認真玩起棒球,那他們會變身螺絲球。
大聯盟


註:查理新Charlie Sheen飾演投手Rick Vaughn
1.J.Bowden:「我聽說現在棒球員都賺不少錢啊!」
Jake Taylor:「那就要看你打得有多好囉」
「那你打得多好呢?」
「聯盟最小值」
2.Willie Mays Hayes:「你到底是打哪個聯盟的啊?」
Rick Vaughn:「加州受刑者...」
「從來沒聽過,怎麼會到那裡打球?」
「偷車」 
異國女舞者嫁給球團老闆,但男方卻沒有稱過度蜜月就掛了,於是女方接掌了球隊。看著小不啦機的球場,她想要搬到一個較暖活而且已經蓋過很多座新球場的地方。但與原球場的租約,只有一個解約條款,那就是,超低的進場人數。於是她找來了爛到不行再爛的陣容,令人意外的是,她的惡劣態度竟激起這群根本不是打棒球的料和輸家止跌回升,放手一搏。
1992
A League of Their Own


這個暑假,Tom Hanks和洛克福蜜桃將證明女人的位置應該在家.....一壘,二壘和三壘。


註: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飾演Jimmy Dugan
紅粉聯盟
註:全美女子棒球聯盟成立唯一原因在於二戰時大多數男人前赴沙場。
1.Jimmy Dugan:"There's no crying in baseball."


2.Mae Mordabito:「會不會哪一天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我的制服撐破,然後,痾...,我的奶子飛出來了?那或許會吸引一大群人,對吧?」
Dorris Murphy:「你覺得這個國家的男人還哪個沒有看過你的胸部?」


3.Rockford Peaches:(女子球隊:洛克幅蜜桃)「每個女孩昂然肅立,她將頭驕傲地抬起。她謹守箴言「破釜沉舟,永不回頭」,她從不是那個會用和需要藉口的人。
在奧勒岡州的農田裡,Dottie Hinson和Kit Keller辛勤工作著,姊妹感情很深。除了在棒球這件事情上,Kit想要在聯盟打球,卻不悅地得知是Dottie雀屏中選,獲得在全美女子棒球聯盟打球的機會,但Dottie拒絕前往除非Kit也可以一起去。往球場的路上,他們遇見傑出打者Marla Hooch。測試前,她們遇見了Doris和Mae。這群女孩的教練是Jimmy Dugan,Dugan愛喝酒並且是最糟糕的教練,直到Dottie嘗試了解他後開始轉變。這項只有女生可以從事的運動,就此開展...
1992
Mr. Baseball


自酷斯拉以來,席捲日本的最大怪物。
棒球先生
Jack Elliott:「棒球是領薪水的成人在打得。當你是個小孩的時候,我敢保證你拿起球和球棒不是因為你渴望一份工作。球員的生涯很短,讓他們好好享受吧」   
一度以洋基球員身分摘下MVP的Jack Elliott,卻面臨職棒生涯的低谷,打擊率偏低,僅剩的榮譽竟是他在去年8月的第9局打出領先球隊的二壘安打。在蓄勢待發的強棒已經準備好替代他之際,他得知被交易到日職中央聯盟的中日龍隊的消息。對於接受日本文化和球隊管理方式,Elliott停下了腳步而固執地不願改變,直到認識他的漂亮宣傳經紀人高橋木口之後,他更深刻地體會到必須接收現況。而當Elliot進一步得知高橋與球隊之間的聯繫後,他的態度開始轉變而漸入佳境。
1993
Sandlot (P.S.續集到第三)


小小天堂,半個街口大,一個夏天長。
1."The Babes":「孩子,每個人一輩子都有一次機會可以達成了不起的事,但大部分的人卻從未把握這個機會, 或許是因為他們過於害怕,又或許是因為機會已經來敲門了,他們卻讓它悄悄溜走」
2.「有英雄也有傳奇。英雄永遠被記得,而傳奇永遠不死。」
Scotty Smalls與母親、繼父搬到了新社區,Smalls開始學著打棒球,而在社區的領袖Rodriguez將他納入了旗下之後,很快的,他成為社區棒球隊的一份子。在圍籬之外的沙地後方住著傳說中的食球狗「野獸」,倍受威脅的孩子們勢必要處理這個問題...
1994
Angels in the Outfield


會實現的,只要你相信。
1.George Knox:「你們的想法不像一支球隊、你們打球不像一支球隊、你們甚至連輸球都不像是一球隊!」

2.Roger Bomman:「真高興你來了,我正擔心沒有天使會來,而大家又以為天使一直在」
Al the Boss Angel:「沒有人會來,冠軍要靠自己贏,這是規定!」
......
Al the Boss Angel:「我們會一直看著你們,你們一定要記得」
「就算你們看不見我們,我們永遠在看著」
根據1951同名舊作改編。天使隊連吃敗仗,火爆教練喬治忍不住拿球員練拳出氣,前途一片堪慮。住在寄養家庭的Roger和J.p.,常躲在樹上幫場內的天使隊加油。有天,Roger不負責任的爸爸終於來看他,隨口一句『只要天使隊拿下冠軍,父子以後就長久團聚』。 當晚,Roger向天空許願祈禱,結果,隔日天使隊在球場上果然大發神威。Roger更親眼目睹一群天使們施展魔法幫助球隊贏球。 天使隊的球員如同脫胎換骨般,直向總冠軍邁進。不料此時,一個野心勃勃的播報員卻從中作梗…….。 (開眼)
1994
The Scout


如果你用力祈禱奇蹟發生......那麼奇蹟就真的會發生!
王牌大聯盟



註: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飾演Steve Nebraska
1.Tommy Lacy:「上帝說世人都會犯錯」
Al Percolo: 「上帝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啊,你從哪聽來這些胡言亂語的。祂只說過要榮耀父母還有洋基合約!」

2.S.Nebraska:「Al,你對我來說就像父親一樣」
Al Percolo:「可是我不是你父親啊,我只是一個抽15%的人而已」
「不是10嗎?」
大聯盟球探Al Percolo,被派去墨西哥出任務作為處罰,然而,誤打誤撞之下,他找到了Steve Nebraska,一位投打俱佳的年輕美國人,他簽下Steve後神采奕奕地回到美國,但他很快發現,很明顯地,Steve還不夠成熟且情緒不穩,於是Al尋求心理醫生H. Aaron,以求邁向成功之路(似漢克阿倫)的幫助。
1999
For Love of the Game


Bill Chapel必須在他愛的女人以及他的生活之間做出抉擇。
往日柔情


註: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飾演Bill Chapel
「現在外頭有一堆拿著相機的人正等著嘲笑這件事,Mick,你可以選擇在他們面前停下來,跟他們耍嘴皮、耍花樣,或者,你可以抬起你的頭,就這樣走出去,不要多給他們嘲笑你的空間
棒球傳奇Bill Chapel在接近人生四十關頭,幾乎已達成不同凡響的生涯,退休在即,但他還想最後一次證明他是誰,他還能做什麼,並且贏回他愛了4年的女人的心
2001
61*


Mickey Mantle和Roger Maris。為什麼美國人心中只能有一位英雄?
棒壇雙雄


註:巴瑞派柏Barry Pepper飾演Roger Maris


1.Milt Kahn: [Maris打出第六十一支全壘打之後]「你覺得今天有得到尊重嗎?」 Roger Maris: Milt,我不認為,有任何事情是你可以從球場上面獲得的」
2.Mickey Mantle:「我的父親在39歲就過世了,我的祖父、舅舅都一樣,沒有一個活的過四十五歲,所以我要用我想要的方式過我的人生,你何不離我遠一點,去找你的妻子哭訴吧。
3.Mickey Mantle:「我喜歡手小的女人,因為那讓我的那話兒看起來比較大」
因為這部片是 HBO 所拍,而沒在電影院上映,所以從沒得到該有的重視。電影的焦點,放在 1961 年「M & M 男孩」的全壘打競逐之旅,Roger Maris Mickey Mantle 以隊友的身份,正進逼貝比.魯斯神聖的全壘打紀錄。導演 Billy Crystal 為本片的棒球場景,注入了真實感和興奮感,這是許多棒球電影裡所看不到的。他還以巧妙的手法,來處理 Mickey Mantle 的外遇和酗酒問題。這是一部極佳的棒球電影。(翻譯文字採自部落格Fafner’s Hideaway)
2002
The Rookie


相信夢想,永不太嫌晚。
心靈投手


註:丹尼斯魁德Dennis Quaid飾演Jim Morris,真實故事改編。
Dave Patterson: Jimmy,你十五年前可以飆到多快啊?」
Jimmy(主角):「慢到球探已經放棄用「快」形容了」
「認真一點,你到底丟多快?」
「我不知道耶,8586英哩吧」
「你剛才飆出了98英哩!」.
「怎麼可能的事情!」
Jim Morris從小喜歡棒球。但因父親阻撓和德州小鎮熱衷美式足球,Jim放棄夢想,日後在小鎮中學擔任自然科學教師工作。 但Jim在學校裡組了支棒球隊,擔任教練工作 。39歲那年他與校隊打賭,只要他們打進州際杯決賽,他必須參加當年大聯盟選秀賽。 Jim不顧妻子反對,在選秀會場,居然投出將近98英哩快速球,因此以39歲高齡入選30年來大聯盟最老「菜鳥投手手」。然而一切不是一帆風順 (開眼)
2004
Mr. 3000


大聯盟、大嘴
巴、重要時刻。
安打先生


註:以Pete Rose的故事為參考,但非其傳記電影。
Big Horse Borelli:「你知道的,很多人批評Stan不顧球隊,只顧自己,但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可以打出3000隻安打,你就不需要顧慮球隊,如果你生涯打擊率有.314,你不用當個好人,如果你連續三年都是打擊王,那你甚至可以當個全世界最混帳的人」
超級棒球明星Stan Ross,擊出生涯3000安打後退休。多年後,他已是一個成功自立門戶的企業家,他的很多生意,都以3000安打先生為軸心概念,但記錄人員突然證明Stan離3000安打紀錄還差3支安打,為了爭取進入名人堂的機會,Stan必須回到聯盟達成記錄,但他發現一切隨著年事增長,已不再是那麼簡單。
2005
Fever Pitch


一部來自於對球賽熱愛的喜劇。
愛情全壘打


註:茱兒芭莉摩Drew Barrymore飾演Lindsey Meeks
1.Lindsey Meeks:「如果你愛我這樣深,讓你願意把票賣掉,那我也會同樣深愛著你,不讓你這麼做」
2.春訓記者:「紅襪在你生命中排第幾呢?」
Ben:「我會說是紅襪...性愛...還有呼吸」
3.Viv:「Johnny Damon,你有整個大聯盟最性感的屁股!」
當瀾慢迷人的Ben Wrightman遇見工作狂Lindsey Meeks,Lindsey覺得他很可愛,他們相處的也很愉快,Ben的整個冬天醒來的時候都可以陪著Lindsey,但當夏天快來的時候,Lindsey發現Ben是波士頓紅襪隊的狂熱支持者。就在她認為一切都很完美的時候,一切開始走向下坡。


尼爾森,融合好萊塢和棒球的功臣(看原文
笑匠的離開使人們憶起一幕幕熟悉又經典的畫面
記者Mark Newman / MLB.com | 11/29/10 2:40 PM EST

 當你搜尋記憶裡,最美好的棒球電影畫面時,應該會有以下的幾幕浮現心中:
 
 凱文科斯納飾演的Ray Kinsella在電影"Field of Dreams"與他的父親傳接球,又或者他飾演Crash Davis在電影"Bull Durham"與Annie交流信念。

 Robert Redford飾演Roy Hobbs在"The Natural"擊出使煙火得以綻放的全壘打,或是他在刮鬍子的那一幕,他告訴總教練只想像個小男孩一樣當著棒球員。
 
 Bob Uecker在"Major League"飾演播報員Harry Doyle:「就就就那麼外角了一點」,Tom Hanks在"A League of Their Own"飾演Jimmy Dugan喊話道:「棒球裡沒有哭泣」,或是在"The Sandlot"中一群年輕人與The Beast的緊張對質。
 
 再來,你應該就會想起Leslie Nielsen─以他飾演的眾多角色當中的Frank Derbin探長和Enrico Pallazzo為人所熟知──會依著觀眾的喜好,喊三振出局;並且開創先例,成為史上唯一會月球漫步、喊打者出局還打球員的主審。

 粉絲們在星期一哀悼Nielsen以84歲的高齡去世。他在1988年的喜劇"The Naked Gun"中扮演主審,被視為在好萊塢影史上極為有趣的棒球電影場景。

 Nielsen唱的國歌向我們宣示:「炸彈當空/賦與夜晚生命/而我們仍固有國旗...」,被Nielsen若無其事地在身上發現砂紙、強力磨砂機和一整罐凡士林的天使隊投手(註:砂紙與磨沙機是為了破壞球的表面,使球投出後與空氣摩擦產生不規則對流,致使球的軌跡難以捉摸。塗抹凡士林的效果比口水來的更為有效,塗抹後使球的重心不規則變化以改變行徑軌跡,以上兩種作弊方法,可怕之處在於球投出後就好像快板的蝴蝶球一樣!),是電影裡有名的甘草角色之一,其中也包括客串演出的球星Reggie Jackson,一直到現在都為人津津樂道。



延伸閱讀&資料來源:


棒球電影錦集:
http://fafner-hideaway.blogspot.com/2010/01/best-baseball-movies-part-1.html
http://fafner-hideaway.blogspot.com/2010/01/best-baseball-movies-part-2.html
王牌大聯盟:
http://channel.pixnet.net/sport/carticle/baseball/luisjustice/27650574
棒球國片:
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Category:%E6%A3%92%E7%90%83%E9%9B%BB%E5%BD%B1
瘦橘子對洋基的驕傲影評:
http://blog.roodo.com/baseballwon/archives/7896501.html
看雜誌:過年看得經典棒球電影
http://www.watchinese.com/%E7%9C%8B%E8%AB%96%E5%A3%87/2008/198
戰鼓輕敲影評:http://fafner-hideaway.blogspot.com/2010/02/bang-drum-slowly-part-1.html
髒球,最常見口水球: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24/today-sp3.htm
棒壇雙雄影評:http://blog.xuite.net/amu390/CYWBCC/6636717
開眼電影網:http://www.atmovies.com.tw/home/
IMDb:http://www.imdb.com/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壘球經驗淺談─by臥龍

 我在大學校內比賽大概打一個小時半至兩小時為限,但其實時限內也可比出雙方實力強弱,雖然棒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這麼多場觀察的比賽下來,要壓制對方至完封實在非常困難,於投手和打者部分再作解釋。

投手:
 
 投球距離:慢速壘球女子組14公尺,男子組15.2公尺;快速壘球女子組12.2公尺,男子組14.0公尺。
 和棒球投手相同,每個投手都有自己的變化球種,壘球握的縫線不同和出手點的位置將會決定球的移動和變化。例如我曾經看過一名畢業已久但曾是東海校隊的王牌投手,他習慣以握頻果的方式握住縫線和包住整顆球讓球在進本壘板時速度下降並往外側下沉,交互著類似棒球二縫直球的握法來混亂打者。
 
 棒球和快速壘球因為投球方式不同,投手必須要以旋轉手臂的方式投出球,而且球只能離大腿一顆球的距離。壘球皮摸起來沒有棒球皮好握,加上球很重投手投球的方式也不符合人體力學,要投出變化球更是難上加難,但用這種旋轉大臂的方式好投手通常能將球控制較低的位置,球速如果再加上去而且投球距離又較短的話,好投手仍然能將對手壓制,但長期下來投手的手臂的負擔一點也不會亞於棒球運動甚至仍超過棒球。
 
 但本屆亞運仍然有日本女子投手投出將近120公里換算棒球近170公里的快速球,球速加上球的重量如果沒有一定的力也很難將球送出外野。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上野由岐子)http://www.oaj.jp/interview/


打者:

 快速壘球的打者和棒球打者的不同,就我的觀點是擊球高度位置的不同。

 壘球雖然和棒球有類似的好球帶,但必須考量到壘球的重量加上投手給的球速,必須在高的位置便將球擊出,棒球中這種位置的球可能在腰帶附近但是壘球更甜的位置可能在更高處,壘球一但控的很低無法輕易像棒球打者一樣把球順勢由內而外類似中華職棒恰恰的打法將球打出,壘球大顆好打是事實;但壘球的重量加上速度也是事實,球變大顆你要將球擊到正確位置的機會其實不會比棒球輕易,因為你也很容易將球碰到錯誤位置變成鳥飛鳥滾甚至界外飛球,很多職棒退休的全壘打棒球好手剛開始打壘球也常常把壘球擊球點抓太低。
 
 投手出手點低打者必須耐心等待好球,因為這種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投球方式只要掌握住機會便可以左右勝負,加上打者上壘後可以抓投手節奏,壘球和棒球不同的事是投手必須投球動作開始執行壘上跑者才能執行跑的動作,此時補手變成很重要,投手不會對壘上跑者牽制也不需牽制,補手必須防好壘上所有的跑者。

守備:

 壘球比棒球大顆,但壘球因為比較大顆雖然常常可以把球攔下來卻更容易彈出去不像棒球進了較大的手套空間後就不易彈出,所以守備者必須將身體盡可能壓低,將球完整接進手套準心,而且壘球場的通常不會比棒球場好,彈跳點更要抓好。


補充(採自維基百科):

基本規則
 壘球是以兩支隊伍交替擊球和接球的比賽項目,比賽雙方的目的是力爭在7局比賽(即七輪擊球)中獲得最高分。如果一方有3打擊手被淘汰出局的話,那麼,該隊的半局就宣告結束。如果七局比賽之後兩隊打平的話,兩隊將進入附加賽,直到有一方獲勝為止。進入附加賽時,由攻方前一個半局最後一個出局者率先站上二壘壘包,以加速比賽的進行。這是官方的比賽方式。
 
球場
 通常,壘球得內場為泥地,外場是草地。因為壘球場內場被本壘和其他三壘圍成一個菱形,所以壘球場也被稱為菱形場。壘與壘間隔18.3米(快壘)(60英尺)一條假想的線將四個壘連成一個銳角為45度的菱形。但場地會因比賽性質不同有所差異,自本壘板外野盡頭距離:慢速壘球女子組至少7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規則80.77)公尺,男子組至少8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規則91.44)公尺;而快速壘球女子組至少60公尺,男子組至少70公尺。因為場地較小的緣故所以可以在河濱廣設場地提供大眾娛樂 
 
 投球手站在球場中央一塊橡膠制的投球墊上。實力強勁的投手一般都能將球以110千米/小時的速度擲出。但是,為了擾亂打擊手的擊球節奏,投球手也會擲出一些稍慢一點的球,比如說為使打擊手打空而投的緩慢球。外場的大小不那麼嚴格,但是,女子速投壘球的本壘離外場圍欄之間至少應該有61(200英尺)

 

慢速壘球

 近年來壘球技術發展迅速,比賽日益激烈。為了推廣普及至各個年齡層,於是發展出「慢速壘球」,而傳統的壘球運動亦可稱為「快速壘球」,以示區別。慢速壘球的基本精神是讓每位球員都能享受「打得到球」的樂趣,因此將投手的投球距離拉遠,並限制投球動作;同時為了平衡因此產生的攻方優勢,將各壘間距拉大,並作了一些相關的限制。以下列出慢速壘球與快速壘球的差異點:
  • 本壘板外野盡頭距離:慢速壘球女子組至少7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規則80.77)公尺,男子組至少8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規則91.44)公尺;而快速壘球女子組至少60公尺,男子組至少70公尺。
  • 壘間距:慢速壘球為20.0公尺;快速壘球為18.3公尺。
  • 投球距離:慢速壘球女子組14公尺,男子組15.2公尺;快速壘球女子組12.2公尺,男子組14.0公尺。
  • 守備球員:慢速壘球10人,1名游外手(自由手);快速壘球9人。
  • 指定打擊DH):慢速壘球無指定打擊;快速壘球可選擇1人,以代替1名守備員打擊。
  • 增額球員(EP):慢速壘球可選擇1人,變成11人打擊;快速壘球則無。
  • 投球球速:慢速壘球投球球速必須和緩;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 投球飛行弧度:慢速壘球投出之球應以拋物曲線弧度飛行,其頂點離地面應至少1.82公尺,至多不超過3.65公尺;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 投球前手臂動作:慢速壘球投球手臂第一個向前揮動的動作,通過臀部時,就是球投向本壘的時刻,不可再旋迴後面;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 盜壘慢速壘球盜壘之情況,因投出之球未被擊中時,跑壘員均不得離開壘包;快速壘球投手投出球後即可盜壘。
  • 好球之後的界外球:慢速壘球不論是否被接住,一律出局;快速壘球則未被接住不用出局。
  • 觸擊或砍擊:慢速壘球禁止此類動作,違者一律出局;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無奈公私交纏,Dave Eiland與洋基緣盡─by小哥

 10/22紐約洋基在美聯冠軍賽被淘汰,不久,10/25就宣布不再與自2008年從小聯盟提拔上來的投手教練Dave Eiland續約,而總經理Brian Cashman在記者會上再三強調,跟Dave Eiland君臣緣盡,與洋基在ALCS的投手群表現無關,「我們做了一個可以讓球隊繼續前進的改變,就是那麼簡單。」


 非關乎馬後砲,筆者之前就有注意洋基是否會不再續約Eiland,係因本季例行賽尾聲以及ALCS,投手群的表現差強人意,筆者認為Eiland難責其咎,但深入了解之後,發現Eiland被解雇的原因似乎不全然是這麼一回事.....
Dave Eiland曾在1999的電影For Love of the Game中
演出主角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的替身 
 相關新聞「投手教練愛蘭德不回來了」(合約到今),評論迅速累積1300多條,留言者絕大多數為洋基球迷,筆者閱讀其中約15頁100則左右的球迷評論,歸納球迷的論點大致為三大類。


1.實際成績論:本季先發投手Javier Vazquez防禦率從上季的2.87暴升至本季的5.32,以及A.J.極不穩定,季末牛棚也頻頻放火,令人很不放心,甚至有球迷提到,建仔的受傷Eiland也要負責,總結是Eiland本該走人
可以參考一下分析A.J.為何今年控球不穩的評論文Antonelli/News
2.私人領域論:球迷提到Eiland曾在季中向球團告假一個月(6月,Eiland後來解釋是家庭私人問題),並且只向管理階層透漏原因,而歸來後,八月份牛棚大爆炸A.J. Burnett的黑眼圈之謎,種種跡象讓人覺得牛棚似乎發生不可告人之事,結論指出Eiland的私人領域(personal)問題,應該才是他無法續任的主要原因,球迷認為這是球季以前就已經做好的決定。
的確有人懷疑就是Dave Eiland ㄇㄠ的
 球迷也補充道,如果只是因為一個難堪的系列賽,就解雇一個領導出近十年來防禦率最低(註:此指2010年本季的ERA4.06,為自2003年ERA4.02以來最低),且出身於洋基自家農場的投手教練,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並指出洋基在1997年以及2001-2005(註:該年季後賽分別於ALDS淘汰、WS淘汰、ALDS淘汰、WS淘汰、ALCS淘汰(史上唯一的3-0逆轉)、ALDS淘汰,98-00世界大賽冠軍三連霸),卻依舊與投手教練Mel Stottlemyre(1996-2005擔任洋基投手教練)續約,為Eiland緩頰。
Mel Stottlemyre整個生涯都在洋基渡過,11個球季(1964-1974)留下164勝139敗的成績
3.替罪羊:此派,也是為數最多的一群球迷,認為總教練Joe Jirardi(註:他們都叫他Joe Retardi,retard有遲緩、遲鈍之)和總經理Brian Cashman才是罪魁禍首,他們猛烈抨擊Joe Jirardi在美聯冠軍戰影響比賽勝負的拙劣調度,如不排Pettitte第二戰先發、讓A.J.先發、以及一些細節上的策略;還有整季幾乎不執行小球戰術的態度(放棄最後72次打帶跑戰術機會、最後121次犧牲觸擊機會,只執行6次)等等,並且極度不悅Cashman在球季初捨棄松井秀喜而簽下Nick Johnson、還有朴贊浩、Winn;以及季中交易簽下Austin Kearns而不積極爭取大咖投手如Cliff Lee、Roy Oswalt等等洋基受惠甚少交易案,他們認為這根本就是Cashman、Jirardi在找人為自己頂罪,他們才是真正該走的人
Brian Cashman、Joe Jirardi、Kevin Long都留下,對於前二者,部分洋基迷應該都會想說一句倪亞達的經典劇詞「真是太令人不屑了」       
 而在評論區砲火隆隆之下,有幾則留言啟發筆者的靈感,其內容大致在描述今年的洋基感覺就是不對,無精打采的,沒有火花,也沒有化學作用


 於是筆者連結之前球迷談論的私人領域問題,想到因私生活不檢點而影響球場上表現的球員不在少數,有K博士美名的天才投手Dwight "Doc" Gooden卻因嗑藥結束生涯是一例;本季K-Rod場外情緒控管不佳,導致受傷而球季報銷是一例;Barry Zito成名之後沉迷享樂,威力不復以往是一例;Josh Hamilton因酗酒、嗑藥從狀元淪落至規則五選秀球員亦是(當然,他的再起,就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了),令人惋,而且不只是棒球,其他職業運動也常出現類似的新聞,在在顯示,私生活的控管對球員來說真的很重要筆者在此純粹是強調私生活對球場上表現的牽動力,並不影射Dave Eiland有任何不良行為。
 
                                                           
建仔於09'破25年來最快奪得50勝就是破Dwight Gooden的紀錄
 經結合之後,筆者認為Eiland真正離職的原因,應與實際數據論(原因:08年接手後,團隊防禦率較07年4.49下降至4.28,09年維持差不多的4.26,並拿下世界大賽冠軍,而今年的防禦率達7年以來最低之外,筆者認為A.J.和Vazquez的大回落的確挑戰Eiland的執教能力,但僅此一年,無從對Eiland的能力做太果斷的定論,至於牛棚的表現於球季的後半段,才開始呈現非常不穩定的狀態)替罪羊(見後面內容)無關,於是筆者延伸私領域論,推測該是他已無可避免地,把受私人事務影響的心境,帶到了球場上,如此一來,工作的專注度必有所減,甚至人際相處也會有摩擦,卻又身任「教職」,影響將更為全面,成為整個投手群不穩定的間接原因,投手教練的職責,最難能可貴不在於維持一兩個強投,而是營造投手群整季的穩定性,而八月份的牛棚爆炸,或許就是Eiland以一人之力,卻影響球隊的結果
     David Robertson本季64場出賽比上季多了19場17.2局,引發是否太操的質疑
 並且回頭再看Cashman在記者會的發言:「原因涉及私人(The reasons are personal)」,以及「改變」一說,似乎早已技巧性地說明了一切──洋基的投手群純粹要一位新的領導者,帶來不一樣的新鮮空氣,以期許新球季,新氣象,因此,筆者推測Eiland大概仍需時整頓尚未完善處理的私領域問題,而洋基不能承擔如此風險,所以只好不與Eiland續約。


 筆者不禁感慨,聯想日前國內貓仔的徵招爭議未平,總教練林華韋對媒體講話又失言,而如果諸如此類問題,在亞運之前還不斷發生,中華隊勢必要承受士氣遭受打擊的風險,何嘗不也是個人影響球隊的不良示範,看看洋基,看看我國,怎可不慎!


圖片來源:
Joe Jirardi: ihttp://www.zimbio.com/pictures/AnPGGnbjh4l/New+York+Yankees+Introduce+Mark+Teixeira/LSoCi8Y36vy/Joe+Girardi
Brian Cashman:
http://www.bostonherald.com/sports/baseball/red_sox/view/2008_12_11_Brian_Cashman_takes_shot_at_jet-setting_Red_Sox/
Kevin Long:
http://www.playlikeaprobaseball.com/Kevin_Long_Hitting_Clinic.htm
Dave Eiland
http://www.flickr.com/photos/rlh2374/2507930636/
A.J. Burnett black eyes
http://manhattaninfidel.com/category/yankees/
MelStottlemyre
http://2000magazine.com/websightsthree/yankeesmagazine/NEWPAGES2/pictures/mel%20stottlemyre.html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棒球,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by小哥

此篇(Giants earn high marks on group project 看原文)是筆者日前閱讀官網World Series賽前報導時特別注意到的,為什麼特別選這篇呢?一睹為快先!

巨人贏得團隊合作的高度成就 
by Chris Haft 譯by小哥
P.S:「注」出自筆者

 巨人隊為自己贏得一個珍貴的機會,如果他們能緊緊把握住的話,他們必定將以不朽的傳奇名留隊史。

 這是一支珍視它的歷史,卻被過去羈絆的球隊。1960年代大部分時間,巨人隊擁有五位未來的名人堂成員,分別為Willie MaysWillie McCoveyOrlando CepedaJuan Marichal,以及Gaylord Perry,但巨人只在1962年贏得一次聯盟冠軍,並連續五年取得第二名的成績。(1965-69)(注:1962年世界大賽3:4輸給洋基。當時尚未具有分區制度,例行賽直接決定聯盟冠軍,因此世界大賽冠軍直接由美聯、國聯的冠軍爭奪。1969年始實施兩輪季後賽制度,兩聯盟各分為東西兩區,所以69年為國聯西區的第二名,1994年才有現在的三輪季後賽制度)
 那個年代以後,巨人隊僅打進過世界大賽兩次,分別為1989年和2002年。1989年打擊陣容的核心,為足以短暫媲美Mays、McCovey、Cepeda的Will ClarkKevin MitchellMatt Williams,2002年則由Barry Bonds領軍。

 將於星期三晚上七點半開打的世界大賽中,對戰德州遊騎兵的巨人隊,雖然陣中擁有被視為成長中的新星Buster Posey,先發陣容亦由Tim Lincecum和Matt Cain領軍,卻沒有人達到上述前輩的等級。巨人隊有的是自1958年移至西岸以來,最沉默的陣容。

 巨人隊的得分排名國聯第五,打出最多雙殺打,並且缺席各項攻擊數據排行榜的前五名,如果巨人隊想要終結大聯盟第三長的冠軍乾旱期,並一舉贏得自1954年以來的第一次世界大賽,他們將要如何調整自己呢?
 
 首先,沒有人敢低估巨人的投手陣容。在眾星閃爍的1960年代擔任內野手的Jim Davenport說:「我會很樂意跟這種投手陣容一起打球,不是我們那時候的投手群不好,而是他們的先發投手水準真的都很高。」


 總經理Brian Sabean在稱讚卓越、高水準的投手陣容時反駁了對球隊的批評者。

 星期六晚上,巨人隊在牛棚裡,瘋狂地慶祝NLCS第六場,擊敗費城人後拿下的聯盟冠軍,被香檳和啤酒淋得濕透的Sabean說:「有件事一直困擾著我,而我並沒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能達到目前的成功,我們絕對實至名歸,因為我們真的投的相當好,大家都說是巨人的打線熄火,但事實上是因為我們投得更好,才使他們打線吃憋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是實實在在地拿下了這個系列戰。」
 
 終結者Brian Wilson指出,應該是以團結的力量評價巨人隊,而不是以數據分析。

 他說:「你可以看見,我們隊上的每一個人,都深知他所扮演的角色,是球隊可以達到如此成果,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如果Wilson或是巨人隊可以記錄他們如何拿下聯盟冠軍的歷史,他們也許會這樣寫: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Aubrey Huff不論是在打擊或是防守都達到更高的水平,推翻了眾人的質疑。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在例行賽打擊率只有.248以及目前季後賽打擊率.143的Juan Uribe,每支安打拳拳到肉。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Lincecum還是以前那個Lincecum,那個不可多得、精光四射、激勵人心的最佳投手。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Wilson拿下包括季後賽總共53次救援成功,將他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Posey,一位極俱天賦,打出絕對符合他飛快被拉拔到如此地位的身價,與投手群緊緊地結合,並在中心棒次表現穩定。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Andres Torres的表現,足以稱職地擔任第一棒。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Cain是那種你希望每天都可以先發的投手。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Aaron Rowand在球季初貢獻強烈的火力,和他從不埋怨失去先發位置。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Sergio Romo的滑球大顯神威,他可以告訴打者我要投這顆球了,打者卻怎麼也打不到。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Pat Burrel延續令人畏懼的攻擊表現。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Nate Schierholtz成功扮演板凳奇兵的角色,在9月6號對戰響尾蛇的比賽中,打進比賽唯一的兩分便是再好不過的證明。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Guillermo Mota在球季的尾聲,主投不少關鍵的半局,使其他救援投手們的手臂得以休息。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Santiago Casilla成功攔截已經上壘之47位跑者(inherited baserunners)中的41位,並且投出比前六季在運動家都還要好的表現。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Travis Ishikawa令人敬佩地調整自己為替補球員,並且代打表現出色。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Jonathan Sanchez向前躍進了一大步,成為大賽型投手。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Jose Guillen在白天的比賽表現極佳,在9月19號對戰釀酒人的比賽中,他打出單場六打點。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Javier Lopez讓左打者一籌莫展。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Dan Runzler能馬上困惑打者,無論是左打還是右打。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Freddy Sanchez幾乎整季健康,讓他可以穩定的打擊以及守備。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Barry Zito開季5勝0敗的成績,並且在他陷入低潮時,保持冷靜。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Darren Ford在九月一號,展現他相當快的腳程,得到對洛磯的致勝分。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Madison Bumgarner,21歲,還要繼續猛到31歲,令人們回想起也是北卡羅那州人的Perry。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Edgar Renteria付出他的所有,並且無私的分享他對棒球的智慧。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Jeremy Affeldt重新建立了在費城第六戰的士氣。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Cody Ross離開馬林魚之後,選擇在正確的時間,進化成宛若1989年十月的Clark(注:此指在巨人隊效力過8年(1986~1993)的Will Clark,Clark在1989年的NLCS表現極佳,繳出20打數13安打,2全壘打,8分打點,打擊率.650的瘋狂表現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Chris Ray增加了牛棚的深度。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Eli Whiteside還在陣容中時,覺得球隊就是他的歸屬。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陷入低潮的Pablo Sandoval偶爾還是可以打出像功夫熊貓的表現。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Todd Wellemeyer,雖然他已被釋出,但還是為球隊取得了三勝。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Ramon Ramirez表現幾乎完美。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將要在世界大賽與他們交手的Bengie Molina,拼命打了三又二分之一的球季,盡一切努力為他們取得勝利。
 
 他們贏得勝利,是因為總教練Bruce Bochy給予整個球團上下應得的尊嚴。


 當然,是Sabean把這群人集聚一堂。(全文完)


 筆者想作者的本意應該是著重於,巨人是憑藉著多麼穩固以及協調的團隊合作,達到目前的成績,但筆者越讀越有感覺,便延伸出了如題的想法,「棒球,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以螺絲釘之於工廠的老概念比喻棒球是再適合不過了,棒球分工之精細,可見於文章中角色的分佈無所不有,從總經理、總教練、先發投手、後援投手、主力打擊、到代打替補,充分展現棒球的在各階段的面貌,比賽的開始、中段、後段、以及夾雜其間的攻守交替,多少人的努力於一旦,才能完成一場比賽,讓筆者忍不住對棒球肅然起敬。


 此外總經理給予球隊最好的原料,總教練以及教練團則透過適度的調整以及整合,讓球隊起最好的化學變化,諸多環節又包括了場邊的平凡英雄,如訓練員、防護員、場地維護員等等。


 而其中又涵蓋個人處世,Aaron Rowand是一例,Travis Ishikawa也是一例,或許你會質疑冷板凳是他們表現不好而招來的,但如果他們不能學會妥善調適的話,也就沒辦法抓住少之又少的機會,以期再回先發,團隊中的板凳球員如果都能有這種想法,則球員高低潮起伏難免,球隊受到的波及卻會被吸收到最低,因為戰力生生不息,陣容輪轉銜隙降到最小。再論及個人與團體間的進退維谷,如總教練Bochy的尊重先行,Lincecum引領風騷、Renteria的領袖氣質,不可忽視棒球運動中個人可以帶給團隊的影響。


 尤其讓筆者感動的是,作者看似迂腐,看似硬要擠出每個人功績的描寫,如Todd Wellemeyer雖被釋出,卻也拿下3勝、Pablo Sandoval偶爾還是有好表現、一些替補球員的曇花一現等等陳述,此等敘述乍看令人不值一笑,但筆者認為這也是棒球很重要,卻往往淹沒於數據中的一部分─「感恩」,一體兩面,沒錯,他們吞了好幾敗,留下好幾個殘壘,扯了球隊好幾把,但放眼到整個球季,巨人在球季尾聲的激烈爭奪來看,這一敗也可惜,那一勝卻也重要,或許進入眼簾的成績就不再那麼重要了,剩下的就用感恩代替吧,常敗軍如海盜、國民,筆者想這樣的邏輯亦可適用之,如此,我們才不至於遺棄了看棒球最真切的初衷──「快樂」。


棒球,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央聯CS第二輪 巨人熄火 中日靠投手打進日本一─by小黑

 先說明一下,筆者對日本職棒是有興趣,但目前日語只有皮毛般的程度,無法去尋找日本部落客的文章做分析,只能用日職官網或是日本Yahoo的野球資訊,加上筆者本身的想法來分析,如有錯誤,請各位指教。

 讀賣巨人第一輪就把團隊打擊高達.290的阪神虎掃出門後,巨人氣勢看似大好,但碰上有「投手王國」之稱的中日龍,打起來卻碰到鐵釘子。(註:第二輪CS是六戰四勝,由於中日龍是聯盟冠軍,優先取得一勝)

 第一戰,陳偉殷投了6又2/3局的無失分好投,但他被打出七支安打,尤其第四局時一二壘有人無人出局、第五局二出局滿壘,巨人就是打不回分數,在加上隔三天休息就先發的東野駿,巨人隊先發陣中最穩的他,只投四局,就被敲了七支安打,掉四分,而且這四分全在第一局掉的,種下敗因。

 第二戰,中日先發投手吉見一起更猛,投出7又1/3局的無失分好投,安打只被敲5支,全場就只有這五支,巨人完全無攻勢可言。巨人打線持續沉默,得點圈無法把人打回來,連兩場掛蛋。

巨人前兩戰的得分掛蛋,安打雖有、但得點圈有人時,就是打不回來。
 第三戰,巨人啟用季中從樂天來的朝井秀樹先發,從洋聯轉到央聯,似乎變了一個人一樣,屢屢投出好成績。這次先發也不意外,投出6局無失分的佳作,但後援的越智大佑,被野本圭敲出兩分砲,立即追平當時的比數。但是阿部慎之助在九局上,從中日的守護神岩瀨仁紀手中敲出勝陽春砲,讓巨人避免掉直落四出局。
從樂天轉來的朝井秀樹(圖左),投出季後賽代表作,加上阿部慎之助(圖右)在九上的超前陽春砲,讓巨人避免被清盤。
 第四戰,先發由巨人洋投Greisinger對上中日已經45歲的老將山本昌,沒想到山本昌不服老,投出4 1/3的無失分好投,再接著由牛棚接手,擺明中日這場就是要玩投手車輪戰。而巨人洋投Greisinger 只投四局,掉兩分就被換下場,由於巨人是沒有退路的,所以一有投手失分,可能就要換,跟中日一樣要玩投手車輪戰。雙方各在8局各得一分,精彩的在第九局。中日這時上來投第九局的,不是昨日挨轟吞下敗投的岩瀨仁紀,而是今年央聯中繼王,淺尾拓也登板(今年59個中繼點),不知怎麼回事,淺偉拓也在第九局也呈現出不穩的狀態,九上被矢野謙次在九局上敲出帶有兩分打點的關鍵二壘打,一舉把比數追平。彷彿中日龍到手的勝利就要飛掉了,但在九局下,由於巨人洋投Greisinger下來後,巨人就把牛棚用上,跟中日一樣玩投手車輪戰,其中季賽擔任布局投手的山口鐵也(這場還丟了一分)、季賽不穩定的終結者庫倫(Kroon)都已用掉,巨人換上也是以中繼為主的久保裕也(2.7732中繼點),雖然解決首名打者,但面對接下來兩名打者,連續的投出四壞球,接下來面對老將和田一浩,抓第一球敲出再見安,讀賣巨人二連霸美夢破碎。而前三戰完全沒安打表現的小笠原道大,這場比賽他敲出2支安打外加一高飛犧牲打,但仍無法挽救局勢。
巨人九局上雖然追平,但九局下牛棚崩盤,巨人黯然地結束今年球季。 
 巨人輸球,很大的原因是受到中日龍投手群的壓制,巨人除了無法突破先發陳偉殷、吉見一起的封鎖,後兩戰雖說有得分,但四戰下來只得六分,在例行賽擁有226支全壘打數的巨人團隊,在張力較高的季後賽,更是需要一棒定江山的時候,卻只有一發全壘打,長打也不多,長打能力帶不進季後賽,對巨人來說,很傷。而巨人的先發群,除了第一戰的東野駿(掉四分)、第四戰的洋投Greisinger(四局掉兩分就下場)外,巨人的投手群都還有把失分控制在三分以內,顯示巨人還是有把差距維持在一定的分數。只能說【投手王國】的中日龍實在是可怕。


▲今年巨人開路先鋒、擁有31支全壘打的坂本勇人(AVG.280、31HR、85RBI),因為不慎受傷,前兩場無法上場。直到第三戰以代打身分上場,隨後第四場就以先發身分上場。四場下來,總計6打數1安打,因傷所苦無法展現季賽水準
 中日龍贏得日本一的資格,接下來他們要和千葉羅德海洋爭奪日本一,一個投手王國、另一個打線強悍,又是一場矛與盾的決戰

▲2007年拿下日本一的中日龍,今年是否有機會再拿冠!?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那一年我開始看美國職棒─by小哥

 我記得第一次看美國職棒是在小學,哪個年級我也忘了,每天吃早餐時,便打開電視看看,鎖定體育台...... 

  嘉南勇士隊隊徽
 那時候的我是台灣大聯盟嘉南勇士隊的球迷,但是早上可聽不到徐展元與袁定文的聲音(註:那時候由年代Much台轉播台灣大聯盟賽事,兩人分任主播與球評工作,彼時徐展元未到緯來,袁定文未到民視),所以便看美國職棒將就將就。喝著以鐵罐裝著,口感怪怪,卻好喝的健康飲料,倒也看的津津有味,我只記得一件球衣、一隻球隊、一個主場、和兩個球星
 那就是白色黑邊橘色字體;舊金山巨人隊;邦茲常會把球打到湖裡面去;與捕手Santiago
 嗯,記憶是那麼的片段而有趣, 而我的印象中就只有曾文誠曾公一直稱讚Santiago,和邦茲一直把球打到湖裡, 依稀記得是季後賽。
 
(或許我該當個根深蒂固的舊金山巨人隊球迷才是,原來我的美國職棒啟蒙是巨人隊) 

















以模糊的回憶判斷,加以查證推論出當時情況應是:
球隊:San Francisco Giants 
主場:AT&T Park  













Benito Santiago(有點像曾公喔!)

Barry Bonds(Yeah, the lake was where my balls belongs to!)                                             







年份:2002年,巨人連闖兩關NLDS,NLCS,最後在世界大賽以4:3敗給Anaheim Angels 
年級:國小六年級 

 緣份就這樣展開了,可是在往後的國中三年,高中兩年卻完全沒有看,現在想起來真的很可惜。
 
 再開始看,是高三上迷上了運動彩券,由於下注籃球的關係,開始收集籃球卡,看到賣場裡製作精緻的棒球卡,也手癢買了一疊,卡上印的都是08年球員的成績,我記得那時候同學秉儒,看到我的生涯第一疊棒球卡,就開始點名他認識的球員,當下我才意識到自己在不看中職之後,竟成了只看中華隊的一日球迷,一者棒球的最高殿堂我竟然沒有一頭栽進去,很是可惜,再者這幾年的中斷,我對棒球的熱情雖不曾消逝,但知識卻是停滯不前,看球賽的角度與賽前分析依舊停留在很膚淺的階段。


 於是2009年,我決定培養每天關心美國職棒的目標,而我也做到了,除關心比分之外,一週有四五天上MLB官網Wrap,知悉每日的賽果,並且挑一兩場比賽的Highlight觀看,三不五時就上Baseball-Reference.com看看數據,恩,跨出第一步我做到了。
而在2010年,我增加閱讀MLB官網新聞以及評論的功課,開始仔細聽影音的英文外,也擴增看影片的範疇,如MLB Network、MLB 411等等影片集,也開始讀fangraph的文章,拓寬自己的對棒球分析的視野(學英文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是很開心也很有效率的方法,聽、讀都會進步)。

 但我認為今年最長足的進步是成立此,屬於棒球迷的部落格。在分享自己以及朋友的想法,記錄每個數據以及資料的同時,都要經過慎思熟率地過濾和查證,為的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支持、愛護自己的朋友有所交代。再者,雖然至今才發了三篇文章,但僅此三篇,就深刻感覺,論點的陳述從來不事件簡單的事,筆下揮灑的文字,又有幾個字真正是自己的心血,那怕是幾個字也好,每篇文章都一定要激盪出專屬於自己的論點,這就是我成立部落格的主要目的之一。

 期許未來可以持續不斷地延伸閱讀範圍,將自己的視野拓寬再拓寬,增進對比賽的反應,事件發生時,可以更精確、更全面地做出評論;期許自己能永遠以謙卑地心情寫下去,棒壇的前輩或絃歌不輟,或已然仙去,但我終將謙遜自己,綜橫閱讀了解他們的觀點,戰戰兢兢,只求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那一年我開始看棒球,直到永遠。